工業氣體的危險特性分析
工業氣體的危險特性主要有燃燒性、毒害性、窒息性、腐蝕性、爆炸性以及可能發生氧化、分解、聚合等產生的危險特性。由于工業氣體用氣瓶屬于移動式壓力容器,流動范圍廣,使用條件復雜,無專人監督其日常使用,因此工業氣體的危險特性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性會很大,必須引起足夠重視。熟悉掌握工業氣體的各種危險特性,對于預防事故和減少災害,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本文對工業氣體的危險特性進行概述。
一、燃燒性
可燃氣體的燃燒往往同時伴有發光、發熱的激烈反應,對周圍環境的破壞很大,危險性十分明顯。根據燃燒條件,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,助燃物和點火源。而對易燃氣體而言,一旦泄露,與空氣接觸,就已存在兩個條件,如若存在點火源,則燃燒就無法避免。由
此可知,要消除易燃氣體的燃燒危險性,就必須嚴防易燃氣體泄露到空氣中,同時阻止點火源引入其中;或在易燃氣體容易泄露的場所,嚴格控制點火源的出現。能導致易燃氣體燃燒的點火源種類很多,主要有:撞擊、摩擦、絕熱壓縮、沖擊波、明火、加熱、高溫、熱輻射、電火花、電弧、靜電、雷擊、紫外線、紅外線、放射線輻射、化學反應熱、催化作用等,必須處處注意、時刻防備。在國家標準GB16163-1996中,列入可燃氣體的工業純氣品種多達四十余種,其中,以可燃性液化氣體居多。液化氣體的特點是沸點低,極易氣化,泄壓時閃蒸且擴散,與空氣混合形成易燃、易爆氣體,火災危險性極大。易燃氣體釀成火災的嚴重后果不堪設想:人員受到直接輻射熱或沾附可燃性液化氣體,就會燒傷或死亡,其他可燃物會受到大量輻射熱,形成大面積火災,而且滅火以后極有可能會發生二次燃爆危險。此外,易燃氣體會發生空間燃爆。
二、毒害性
工業氣體的毒害性通過吸入途徑侵入人體,與人體組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,從而造成對人體器官的損害,并破壞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,引起功能或器質性病變,導致暫時性或持久性病理損害,甚至危及生命。瓶裝氣體中有一部分屬于有毒氣體。有毒氣體的毒性影響,與有毒氣體的本身性質、侵入人體的途徑及侵入數量、暴露接觸時間長短、作業人員防護設施用品及身體素質等各種因素有關。有毒氣體易散發于作業場所的空氣中,對作業人員的影響大。有毒氣體的氣瓶在充裝、儲運、使用過程中,其主要危害是由于有毒氣體泄露造成人體慢性中毒或由于氣瓶(包括瓶閥)破損導致有毒氣體外溢所引起的人體急性中毒。對有毒物質在作業場所空氣中的高容許濃度有明確規定,可參見標準《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》(GBZ2-2002)。 但這一規定只能作為慢性吸入中毒的衛生標準,不能用作預防急性中毒的衡量尺度。要避免工業氣體的中毒傷害,必須嚴格防止有毒氣體的泄露散發,同時加強對氣瓶在充裝前的檢查。
三、窒息性
在工業氣體生產、儲存、使用過程中,因不燃(惰性)氣體存在(缺氧)而造成窒息危害的現象經常出現。由于大多數不燃氣體無色無味,難于發覺,且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,窒息危害性很大。壓力容器泄漏,大量窒息性氣體擴散未及時,造成局部區域氧氣含量下降;密閉容器經窒息性氣體置換及吹掃后,未放入空氣,作業人員立即進入其內部進行檢修作業;在狹小空間或有限場所,進行長時間窒息性氣體保護焊接作業;低溫容器局部保溫失效,大量低溫液體氣化升壓自動泄放或低溫液化氣體外泄等諸種情況,均會發生窒息危害。要預防工業氣體窒息危害,必須嚴密防止容器破損而大量氣體泄露;一旦容器破損氣體泄露,必須加強局部強制排風和整體通風;加強作業場所氧含量檢測,有專人監護作業。按標準《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》(GB8958-1988) 采取安全防護措施,配備安全防護用品。
四、腐蝕性
純品工業氣體大多屬于非腐蝕性介質,但由于工業氣體不純,就會產生腐蝕性介質。在工業氣體中,水份對介質印響很大,易產生具有腐蝕性的化學物質。因此,在工業氣體充裝前,必須進行干燥處理,以消除腐蝕影響( 但含水氨會減緩對鋼瓶的腐蝕,則是例外)。 對含水產生腐蝕性的工業氣體,必須選用耐腐蝕材料制造氣瓶;或氣瓶設計時適當加大腐蝕裕度(但對應力腐蝕無效),瓶閥等附件亦應采用相應的耐腐材料;嚴格控制氣體中的含水量;氣瓶定檢后應徹底干燥除水,消除隱患。
五、爆炸性
爆炸是指一個物系從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,并在瞬間以機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。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兩種。物理性爆炸是物質因狀態和壓力發生突變等物理變化而形成的,前述壓縮氣體及液化氣體壓引起的爆炸就屬于物理性爆炸。物理性爆炸前后的物質化學成分及性質均無變化。化學性爆炸是指由于物質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,產生高溫、高壓并釋放出大量的熱量而引起的爆炸。化學性爆炸以后的物質性質和成分均發生變化。在工業氣體生產中,可燃氣體混合物爆炸、分解爆炸就屬于化學爆炸。鑒于工業氣體的爆炸危險性大,在工業氣體生產過程中就必須加強防爆技術措施。
工業氣體的爆炸危險特性主要指化學性爆炸,即由于氣體發生迅速的化學反應而產生高溫、高壓所引起。
返回列表